喉咙里感觉有东西堵着是怎么回事 食管癌怎么预防

70岁吴大爷最近总是感觉嗓子有异物感,吃个馒头都感觉难以下咽,这不到医院之后居然查了食管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喉咙里感觉有东西堵着是怎么回事 食管癌怎么预防

文章插图
吴大爷今年70岁了,和他的老伴一起相互扶持着度过了将近50年的光阴,每到周六日的时候,不管工作有多么忙,孩子们都会带着家眷来看望二老,可以说是儿孙满堂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一次家庭聚会当中,吴大爷发现自己吃东西总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堵住一样,难以下咽,硬咽下去吧还疼的很!尤其是吃些干硬的食物时,这种噎、痛的感觉会很强烈 。
当时吴大爷还感觉难道自己“咽喉炎”又犯了吗,怎么这次感觉和往常不一样呢,难道有严重了吧?当时正在聚会,也就不好意思和家里人说,回到家里自己吃了点药,这个事情也就抛到了脑后 。
这样没过了多长时间,吴大爷发现以前经常吃治疗咽喉炎的药现在怎么不管用了啊,现在像平常米饭、馒头这些食物吃着就特别费劲了,有时候总有胸骨后烧灼感,就目前来讲也就是喝点粥还比较好受点 。
家里人看到这种情况后感觉不太像是“咽喉炎”,赶紧拉着吴大爷来了医院检查,胸部CT发现:食管下段近贲门处可见不规则肿块影,与周围组织分解不清,食管已经狭窄的几乎看不到管腔了 。随后病理检测高度考虑是鳞癌 。


这个结果让幸福的一家人难以接受,后来经过了解后得知:吴大爷这都70岁了还是经常的喝酒、吸烟;有的时候一天得两包,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狼吞虎咽的,总是讲究这“趁热吃,趁热喝”,殊不知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主要诱因!其实在工作中像吴大爷这种情况的也有很多,粗心大意地把食管癌当做“咽炎”!从医学角度来讲食管癌和咽喉炎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很多朋友会产生这样的误区还是这方面知识的缺乏,今天我们就从辨别、好发因素、预防角度来聊聊相关内容!
在此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来说“咽炎”怎么会和食管癌相挂钩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点别的,我想大家在小时候应该都听老一辈的人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吃东西要趁热吃,别凉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潜移默化就可能会养成“趁热吃”的习惯 。直到学医之后才发现,经常吃一些过烫的食物对于我们食道黏膜来说伤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我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引起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 。
话说回来其实吴大爷这种情况我在工作中碰到过很多,多数朋友在早期表现往往会误认为是咽炎等其他疾病,很少往这方面来想,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事实上咽喉炎与食管癌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从以下几方面我来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喉咙里感觉有东西堵着是怎么回事 食管癌怎么预防】

  • 异物感:首先来讲由咽炎引起的吞咽异常一般多与饮食性质无关,并不会逐渐加重,甚至会出现减轻的感觉,而有食道癌引起的吞咽异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越来越严重,刚开始吃馒头感觉难受,到最后有可能连粥都喝不进去!并且还会出现胸骨后烧灼感、疼痛感等 。
  • 疾病的形成过程:咽炎的发生一般多与生活当中的气候变化、冷热食物的刺激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在咽喉部接触冷热刺激后明显 。而食管癌一般是长期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引起的,再进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疼痛的表现 。
  • 药物治疗方面:一般咽炎在对症应用药物后症状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食管癌用药后效果往往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加重的表现 。
有很多朋友感觉困惑,为什么食管癌一经确诊大多数都是中晚期阶段呢?想要对食管癌做到“早发现”,我为此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食管癌在医学当中是恶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并且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相对来讲比较高,因此,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很重大的,其实对于任何癌症来讲,我一直强调的都是“预防大于治疗”的观念,应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对于食管癌来讲也是一样的 。另外食管癌本身也是比较典型的生活方式癌,也就是说于生活当中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于以下几点要尽量避免!
1、烟酒是重要致病因素,要戒烟限酒


食管癌发生和烟酒本身也有很大的原因,大量的烟酒含有的物质摄入会强烈刺激食管黏膜,是食管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如果我们同时吸烟又嗜酒,长时间这种模式下那么患上食管癌的几率就会增加,因此为了我们自身和身边人的健康还是要尽量去避免的 。
2、生活当中饮食方式是诱因之一
在上边我也和大家提到过,老一辈人们总是认为,吃饭要趁热吃、吃快点等 。殊不知进食速度过快或食用刺激性的食物,这对于食道和黏膜来讲也是不健康的 。尤其是长期进食过热、过硬、粗糙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吃饭速度太快,咀嚼不充分,都可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食管黏膜出现损伤,从而引发一些未知的可能 。
3、爱吃一些烧烤、熏制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方面我们大多数人可谓是口味不同,千奇百怪,有些人群更是对烧烤、腌制等食物特别是喜爱,但是在这些食物当中本身含有亚硝胺特别多,要知道亚硝胺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尤其是在烟熏、腌制、霉变的食品中含量较多,因此我们大家在生活中要尽量去避免 。
以上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因素之一,希望我们大家在生活中要尽量去避免,如果我们自身出现以下几种表现时,我们不要大意要及时就医去检查 。
1、明明没有得咽炎,怎么莫名其妙的出现吞咽困难呢?
在工作中我发现大部分的食管癌患者最初表现都是以吞咽困难为主,也就是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哽噎感 。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们不要大意,不放心的朋友可以去医院做一下检查,比如说钡餐造影、食管镜都是可以的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还是不见好,或者有加重的趋势,那么我们应该引起注意来建议大家不要耽误还是及时的去检查最好 。
2、吃东西咽下去的时候怎么会有疼痛感呢?
食管癌一般在吞咽时除了会有吞咽困难以外,还可能会有会有疼痛的表现,但是这种感觉在早期往往并不是很明显,可能在吃东西下咽食物的时候感觉胸骨处有轻微的疼痛感,但在吞咽过后,这种感觉将会逐渐消退 。这种疼痛在食管癌的早期比较轻微,多呈针刺样、烧灼样表现,但是随着病程发展可能会逐渐加重 。
3、总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咽不下去,尤其是在吃饭后感觉明显
当食管内壁出现肿物后,可以引起食管黏膜皱襞局部肿胀、充血,或者是上皮增厚粗糙,这就会造成在早期会有食管异物感,感觉好像有残存饭粒、菜屑黏附在食管壁上一样,另外在进食一些比较干燥粗糙的食物之后,这种感觉会比较明显,甚至是出现轻微疼痛、干燥、发紧的感觉 。
想要对食管癌做到“早预防”,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这几点要做好!
其实从医学养生各方面来讲食管癌的发生与日常的生活习惯当中的饮食有很大关系,有句俗话说得好不是“病从口入”,因此想要预防食管癌,日常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烫食、腌制食物,保证膳食均衡,适当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 。
  • 营养方面要结合自身来选择:由于食管癌的好发人群多以中老年人群居多,那么我们在饮食方面应多注重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饭菜宜细软而容易消化,避免过于辛辣、香味过浓和太烫的食物,对于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结合自身请情况要做到搭配适当;
  • 选择容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对于食管癌饮食预防来讲我们可以记住这句话:“发面好于死面;面食好于米食;流质饭好于普通饭;淀粉好于脂肪;细粮好于粗粮” 。另外选择食物无刺激性是消化系统特别注意的问题 。比如说辣椒常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发作,白酒常使胃炎病人疼痛加重等,这些情况要注意 。
  • 日常饮食的量要合理:食物量的多少标志着自身消化系统的工作量的大小和负担的轻重,在进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细嚼慢咽的方式,尽量避免暴饮暴食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日常我们吃多少尽量保持在七八分左右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参考:“早饭吃得好一点,午饭吃饱一点,晚饭吃得少一点”,这个说法 。这样可以保持我们消化系统功能规律的活动 。
  • 日常饮食的温度要适度:其实在饮食方面的冷热尽量避免太过于极端,太烫,太凉对于我们的食管、胃等都是不利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引起注意来 。
  • 少吃或不吃腌菜: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适宜酸度环境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能不吃还是要不吃 。
  • 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熏鱼和熏肉本身也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等 。也应尽量少食用 。
以上几种饮食原则对于预防食管癌来讲都是要进行预防的,另外食管癌的好发人群多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在上文我和大家也说过,针对这点我们合理的饮食应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微量元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 1、高蛋白膳食即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末、蛋类、豆类、奶及菌菇类(如蘑菇、木耳等)以补充各种必需的氨基酸;
  • 2、高热量膳食即易消化吸收的脂肪、甜食如蜂蜜、蜂王浆、蔗糖及植物油、黄油、奶油等;
  • 3、高维生素膳食即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及叶酸等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 4、富含微量元素的饮食如香菇、海带、紫菜、蛋黄、南瓜、大白菜、山药等 。
以上几点饮食虽好,但是在服用前我们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比如说如果自身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情况,那么一些高脂、高糖的食物还是不要吃的,总之饮食方面就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有益的、健康的为主 。
积极治疗一些原发疾病同时高危人群也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生活中如果我们患有食管炎、息肉、憩室、贲门失弛缓症等,我们首先是不要大意,不要认为它影响不了什么而忽略掉,应该及时的进行医治,避免引起局部组织学改变等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密切观察、积极治疗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
另外如果家族当中有得过食管癌的病史、或者是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长期饮食习惯不健康、吸烟饮酒的人群,应该在改变坏习惯的前提同时养生定期体检的习惯,如果是出现异常表现之后要及时的去就医检查 。
最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