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基础知识 电器维修入门知识有哪些

一、维修电工概述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 。
维修电工主要掌握:维修电工常识和基本技能,室内线路的安装,接地装置的安装与维修,常见变压器的检修与维护,各种常用电机的拆装与维修,常用低压电器及配电装置的安装与维修,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
二、安全用电随着电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以电能为介质的各种电气设备广泛进入企业、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与此同时,使用电气所带来的不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 。为了实现电气安全,对电网本身的安全进行保护的同时,更要重视用电的安全问题 。因此,学习安全用电基本知识,掌握常规触电防护技术,这是保证用电安全的有效途径 。
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自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如触电、电气火灾、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其中尤以触电和电气火灾危害最为严重 。触电它可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 。另外,静电产生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它是电气火灾的原因之一,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很大 。

家电维修基础知识 电器维修入门知识有哪些

文章插图
1.1 人身安全1.触电危害
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它有两种类型,即电击和电伤 。
1) 电伤-非致命的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常见的有灼伤、 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 。
2)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组织,影响呼吸系统、 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在触电事故中,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 。
3)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a.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感应就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致命的危害就越大 。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工频交流电大致分为下列三种:
① 感觉电流: 指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1-3mA)。
②摆脱电流: 指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10mA)。
③致命电流: 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30mA) 。
b.电流的类型
工频交流电的危害性大于直流电,因为交流电主要是麻痹破坏神经系统,往往难以自主摆脱 。一般认为40~60 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 。随着频率的增加,危险性将降低 。当电源频率大于2000 Hz时,所产生的损害明显减小,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仍然是十分危险的 。
c.电流的作用时间
人体触电,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愈易造成心室颤动,生命危险性就愈大 。据统计,触电1-5min内急救,90%有良好的效果,10分钟内60%救生率,超过15分钟希望甚微 。
触电保护器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额定断开时间与电流乘积小于30mA.s 。实际产品一般额定动作电流30 mA,动作时间0.1s,故小于30 mA.s可有效防止触电事故 。
d.电流路径
电流通过头部可使人昏迷;通过脊髓可能导致瘫痪;通过心脏会造成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通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 。因此,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从手到手、 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径;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 。
e.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是不确定的电阻,皮肤干燥时一般为100 KΩ左右,而一旦潮湿可降到1 KΩ。人体不同,对电流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地说,儿童较成年人敏感,女性较男性敏感 。患有心脏病者,触电后的死亡可能性就更大 。
f.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指人体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时,触及带电体不受电击或电伤 。人体触电的本质是电流通过人体产生了有害效应,然而触电的形式通常都是人体的两部分同时触及了带电体,而且这两个带电体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因此在电击防护措施中,要将流过人体的电流限制在无危险范围内,也即将人体能触及的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国家标准制定了安全电压系列,称为安全电压等级或额定值,这些额定值指的是交流有效值,分别为:42V、36V、24V、12V、6V等几种 。
2. 常见的触电原因
人体触电主要原因有两种: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体以及跨步电压 。直接接触又可分为单极接触和双极接触 。
1)单极触电
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称为单极触电,如图1.1所示 。图1.1-1(a)为电源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时,单相的触电电流途径 。图1.1-1(b)为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情况 。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里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里的危险性大 。
2)双极触电
双极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以及在高压系统中,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造成电弧放电时,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如图1.1-2所示 。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接地与否,其触电的危险性都最大 。
【家电维修基础知识 电器维修入门知识有哪些】3)跨步电压触电
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在以接地点为圆心,半径20 m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 。人站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以0.8 m计算)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Uk,如图1.1-3所示,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 。离接地点越近、两脚距离越大,跨步电压值就越大 。一般10米以外就没有危险 。
4)剩余电荷触电
剩余电荷触电是指当人触及带有剩余电荷的设备时,带有电荷的设备对人体放电造成的触电事故 。设备带有剩余电荷,通常是由于检修人员在检修中摇表测量停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电力变压器及大容量电动机等设备时,检修前、 后没有对其充分放电所造成的 。
3. 防止触电
产生触电事故有以下原因:
(1)缺乏用电常识,触及带电的导线 。
(2)没有遵守操作规程,人体直接与带电体部分接触 。
(3)由于用电设备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人体碰触漏电设备外壳 。
(4)高压线路落地,造成跨步电压引起对人体的伤害 。
(5)检修中,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接线错误,造成触电事故 。
(6)其他偶然因素,如人体受雷击等 。
1) 安全制度
(1)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使用和维护以及专用保护装置的配置等环中,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法规 。
(2) 加强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
(3) 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如安全操作规程、电气安装规程、运行管理规程、维护检修制度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
2) 安全措施
(1) 停电工作中的安全措施 。
在线路上作业或检修设备时,应在停电后进行,并采取下列安全技术措施:
① 切断电源 。
② 验电 。
③ 装设临时地线 。
此外, 对电气设备还应采取下列一些安全措施:
①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要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 。
② 安装自动断电装置 。
③ 尽可能采用安全电压 。
④ 保证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
⑤ 采用电气安全用具 。
⑥ 设立保护装置 。
⑦ 保证人或物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
⑧ 定期检查用电设备 。
1.2 用电安全技术简介
低压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末端,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建筑的每一角落,平常使用最多的是380/220V的低压配电系统 。从安全用电等方面考虑,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接地形式,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TN系统又分为TN—S系统、TN—C系统、TN—C—S系统三种形式 。

    推荐阅读